“这个犯罪地不是本地的案件,在是否具有管辖权方面缺少详细说明。”近日,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检察院,鹤壁市人大代表、山城区方圆法律服务所主任董梅玲在翻看一起案件的审查报告时指出。
“这是一起网络犯罪案件,对于多个犯罪地均有管辖权的案件,由最初受理地管辖,本地是该案最初受理地,本院是有管辖权的。但在审查报告中没有将管辖权问题详细说明,今后在办案和制作法律文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承办检察官边说边在笔记本上记下代表建议。
这是山城区检察院今年第3次开展“开门评查”。
为严把办案质量关,守好办案质效“生命线”,山城区检察院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检察官助理中选聘15名特约评查员,定期对涵盖“四大检察”常见案件类型特别是不捕不诉、刑事抗诉等重点案件进行“开门评查”。这种“随机抽查+当面点评”的方式,将监督与评查深度融合。
评查发现的问题要整改总结,优秀经验也要及时推广。为此,山城区检察院每月举办“评案讲堂”,将“开门评查”成果与日常办案实践结合,吸引了不少干警前来“充电”。
“大家看这份检察建议,我们以扎实的调查为基础,既精准指出偷倒厨余垃圾导致河道污染等具体违法事实,又明确指出相关部门在污染防治、防汛安全中的监管责任,同步阐明法律依据与整改方向,为行政机关整改提供清晰指引。”该院干警李颖用PPT展示了一份被特约评查员“点赞”的检察建议书,并向讲台下的干警分享办案心得。
此外,讲堂上也对瑕疵案件进行“复盘会诊”。承办检察官主动上台,结合评查意见讲述自己对问题的反思,其他干警则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方法。“通过‘优案示范+错题回顾’,能把评查中发现的经验和问题转化为规范办案的实操指引,对提升办案质效帮助很大。”该院干警陈立说。
“‘开门评查’以接受监督守牢办案质效‘生命线’,‘评案讲堂’用成果转化搭好能力提升‘进阶梯’。二者同向发力,真正实现了以评查促规范、以规范提质效,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检验和群众评判。”山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月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