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强化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促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
2025-09-10 09:27:00  来源:检察日报

“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的主要方式,而优化检察管理,则是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的必然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明确提出“一取消三不再”,强调切实把检察管理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转向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2025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在为国家检察官学院春季学期首批调训班授课时强调,要在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基础上,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全面提升检察工作整体效能。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加强检察管理的重要抓手之一。对基层检察机关而言,因地制宜探索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需要用好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通过分析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明确主攻方向,找准问题症结,补足业务短板,调配院内资源,为高质效办案和各项工作科学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业务管理提供参考

业务管理侧重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等检察业务的趋势、规律、特点进行研究,针对性加强业务指导、服务科学决策。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就是要构建以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业务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管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体系。基层检察机关应用好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优化检察业务管理,促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

一是以检委会为平台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通过对履职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发现检察业务运行的整体性、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找准影响检察办案质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将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为检委会的事项议题之一,以检委会集体智慧“定方向把全局”,形成有观点、有对策的分析报告,辅助优化业务决策、加强业务指导、提出改进措施,真正推动高质效办案。将分析研判内容以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通知书等方式落实,及时跟进执行情况,增强研判会商成果转化运用,为业务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推动业务部门自我管理。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需要压实业务部门自我管理责任、加强检察官的自我管理。通过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进行分析研判,查找影响办案质效的具体原因,以提升检察人员案件审查能力、案件处理能力、扩大办案效果能力等检察业务能力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如定期组织开展实务培训与交流。在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推动制定清晰的业务工作流程,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模板,有效提升办案规范性和统一性。通过部门例会解决办案中的多发问题,通过检察官联席会严把疑难案件关。

三是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抓实“管案”与“管人”的衔接。注重将一体履职理念贯穿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助力以顶层设计牵引“四大检察”融合发展,凸显宏观管理重要作用,推动集中优势资源做强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比如,对“三个结构比”反映的检察业务运行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检察人员充实相应办案组,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从全院各业务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建“办案专班”,通过人员调配开展一体化协作,全方位进行检察监督,有效弥补“院小人少”的不足。

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案件管理提供参考

案件管理是围绕案件办理进行的管理,侧重于对案件的分配、流程、实体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需要借助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案件管理提供参考,通过案件管理来落实质量管理、促进业务管理。

一是助力案件繁简分流、科学分配。通过对近几年案件受理及办理情况的统计分析,在遵循司法规律、办案规律及严格执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基础上,经与业务部门沟通,由案管部门在前置环节对案件进行繁简确认和分配过滤,“简案”即时收案、即时审核、即时流转,“繁案”转入专办通道重点审查办理。

二是助力对案件的流程管理。依托办案质效分析,在案件流程监控中精准识别案件受理、强制措施适用、涉案财物处置、办案期限规范、诉讼权利保障等方面和环节的高风险点,推动优化日常监控。

三是助力落实职权清单、强化办案实体管理。在办案质效分析中加入对全员办案量及办理案件类型的统计分析,以便核查检察官职权清单、检察辅助人员职权清单、入额院领导办案清单、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清单的落实情况,通过提示函等方式,压实各类主体的监督管理责任,确保案件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质量管理侧重于促进办案实体、程序、效果有机统一。促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需要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推动抓好案件审查、认定、处理等环节,抓好案件质量检查与评查,抓好司法责任认定与追究,做实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一是推动做实办案环节的质量检查。通过对重点案件类型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方面易发多发问题的分析归纳,引导、提醒办案部门和办案检察官在案件办理相应环节和流程中随时进行自我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正或纠正。

二是推动做实对已办结案件的质量评查。注重统筹宏观办案质效分析,将分析研判发现的重大数据异常、类案问题或者办案质效不高问题及时转化为案件评查点,增强案件质量评查的“专业性”,确保个案精准监督、类案有效指导。同时,将评查发现的问题纳入常态化流程监管,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形成管控闭环。

三是做好质量管理结果运用。对评查发现的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在推动整改基础上,移送检务督察及政工人事部门,将司法责任制具体体现在对每一个案件办理、每一个检察人员履职评价过程中。对于评查发现的办案程序规范、办理效果好的优质案件及相关优秀法律文书,及时通报表扬,并督促梳理经验或者编写典型案例,向上级院择优推选,实现评查结果正向运用,从而以质量管理切实引导检察人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推动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检察机关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法治力量。应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动以高水平检察管理促进高质效检察履职,有效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开展专题分析研判。探索“办案质效分析+请示报告”模式,选取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聚焦党委关心,结合检察监督实际开展专题分析,以党组请示件形式向地方党委呈送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成果,为地方重点工作的开展提供法治参考。

二是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开展专题分析研判。立足检察职能,围绕社会治理热点难点开展相关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比如,在人流密集场所推广配置AED急救设备,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可立足对相关案件办案质效的分析,通过对AED急救设备需求量、配备场所、配置方式等开展专题研判,以听证会、检察建议等方式开展检察监督,推动AED急救设备配置管理规范化,促推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以检察履职深入推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是围绕多发易发案件类型,开展专题分析研判。因时因势选取盗窃、电信网络诈骗、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领域高发性、典型性案件类型开展专题分析,发现案件背后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针对性提出惩防对策,推动相关单位弥补管理漏洞,协同各方共同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为检察调研、典型案例培育和法治宣传提供参考

开展好、运用好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能够为检察调研、典型案例培育、法治宣传教育等重要工作提供精准支撑,辅助做好检察管理这项系统工程。

一是为检察调研提供索引。通过总结各业务条线案件主要趋势和特点、需要关注的问题,深挖检察业务数据背后的价值,找准检察工作规律特点,发现、提炼问题,为调研的有效开展提供数据基础、思路和索引,进而推动产出符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使管理资源精准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比如,对近几年司法救助案件办案数量、救助金额、救助案件类型、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研判,助推控申检察部门开展司法救助专题调研。

二是为典型案例培育提供思路。通过聚焦办案数据的非常态变化和趋势特征,深挖数据背后潜藏的司法难点、治理堵点等,为典型案例精准“点题”,在此基础上驱动办案部门靶向“解题”,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比如,通过对近几年建议再审、提请抗诉案件情况进行分析,推动办案部门对改判的案件进行经验总结提炼,撰写典型案例,进而引导更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三是通过分析研判精准筛选法治宣传点。通过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从各条线业务工作中精准发现法治宣传点,从而依托“内外联动”,推动以检察管理促推社会治理真正落地见效。比如,对于近几年未成年人寻衅滋事案件占比较高的情况,选取案件多发区域,对辖区未成年人开展加强自我保护、防霸凌、合理把握人际交往界限和尺度、合理处理人际冲突等方面引导教育。

(作者分别为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综合业务部主任)

  编辑:包婧